跳到主要內容

哲學諮商理論筆記 --- 向哲學學什麼?

自己念哲學諮商已經約莫十多年了,有兩位哲學諮商師是我蠻推薦的。

一個是Cohen,使用哲學諮商方法為“邏輯基礎療法”。

一個是溫帶維,香港哲學輔導老師,使用方法為“ABC方法”。

A. Cohen重視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而這些理性的信念,可使用智慧德性來取代。

B. 溫帶維老師認為,我們需要找出我們困住難題的背後原因,與隱藏元素,即所謂的根本原因以及認為理所當然的信念。

C. 溫帶維老師認為,許多信念中的觀念需要被釐清,信念也要被釐清,邏輯推論是否正確。

D.哲學諮商很強調來談者能夠對於事件的真相有一個探究的精神,發揮你自身願意探究的精神,而並非仰賴專業解決問題而已,畢竟人如果能除了被解除心理困境之外,還能夠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思考,以及思考的觀念錯誤在哪?或許不僅是被治療,而是自己能夠通透。

我認為能清晰地表達哲學諮商的方法,且能分享給來談者去實踐是很重要的。

而且,除了漫談哲學以外,這兩位哲學家的方法是有跡可循的,有一個架構去談哲學如何幫助自己,一個能夠追求真理的途徑。我覺得挺棒的。

若大家有機會可去翻翻書,最近我看到溫老師還有在香港做哲學諮商,默默心中覺得蠻開心的。


我還以為他沒有在做哲學諮商XD,推薦給大家溫帶維老師哲學輔導

有機會我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兩位哲學諮商師的實務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hat is 「LOVE」?為什麼選擇滿足他人的期望來表達自己的愛?

關於我的想要不被滿足。腦中回憶起幼兒時想做什往往會被媽媽給遏阻,她對於我的想要,多半傾向或許可不用滿足的狀況,但媽媽是會照顧我的基本需求,我知道我母親是愛我的。 當我想要跟朋友出去玩,幼稚園想學習畫畫,或生活費想多拿一些零用錢等。但多半過多的慾望媽媽通常傾向拒絕我。或許是我選擇性記憶:內心認定媽媽忽略我的感受。 一種深刻的目的性手段的學習。直到國小階段,發現幾位同學成績優異即可得到老師認同後,我開始漸漸認為亦可利用挺會念書或模仿某些行為來獲得長輩認同。逐漸能理解若長成某種樣貌能得到別人的認同與肯定。例如:成績好、有才藝、靠外貌、靠成為同學眼中的好同學好朋友、擁有管理能力、符合老師需求與長輩需求。 一直以來都不認同如此做有什錯誤。身邊的人亦喜歡如此的我:有求必應。直到人生發生一些提醒後便開始思,感覺到快樂與我無關。往往獨自一人時,便缺乏動力。因不清楚自我的期待為何?(就撇除他人對我的期待來說),真心給自己肯定的次數?無比沮喪感湧現,我發現我無法肯定自己,同時更不想花時間去思考我自己我真正想要與需要的?以致於無法滿足我對自己的期待,以求進一步自我肯定。 近期的我正在思考的是?自己肯定自己比他人肯定自己來得重要嗎?或許理智上會說,當然自己肯定自己比較重要。但行為上往往還是後者。事實上,還是表示後者比前者重要。因行為還是最真實的內心狀態。那不選擇自我肯定原因為何呢? 1.      覺得很難。 2.      覺得沒有意義與不重要。 3.      覺得自我肯定不是愛,外求才是愛。自我肯定感覺不到愛。摸得到的碰得到才是愛。我習慣傾向認為:別人肯定我,別人符合我期望,擁有很多,以上才是愛。 進一步分析: 1.      自我肯定的後果:開始時會不習慣或感覺很少,因不知如何肯定自己?不太清楚標準為何?或許自我肯定有個方向,了解做此事,目的為何? 是否符合自己目標? 2.      別人肯定的後果:開始會立刻得到很多快樂,滿足他人往往目的明確,換句話說為較容易的。因滿足他人後,就沒有時間為自...

獨立的大人?如何為自己負責?幾件小事分享

是否有的時候,會害怕失去一個摯友、摯愛與家人?你害怕失去他們的原因是因為你愛他們?還是因為你害怕自己一個人生活?源於你自己的依賴感? 人為何會想要依賴? 每一個人害怕一件事情真正背後的原因都不同,是吧! 解套方法?一個大人過一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什麼積蓄?如何一個人也可以過好一輩子! 有些人害怕溝通,害怕面對關係,有時候是源於不想面對那些負面感受、被拒絕、可能會不被認同,因為自己想要被認同,進而逃避接觸他人,如此就可以不用面對負面的感受。選擇逃避自己可能不被認同,保護自己想要被認同的心意。逃避他人來否定自己,事實上不會增加自我認同,是吧! 但真正人要獲得認同的方向是自己還是他人呢? 解套方法?一個人到底要如何獲得自信與自我認同呢? 有些人害怕面對繁瑣的工作,因為害怕無法處理,因為整天都會期盼有一個工作量很少的工作,又或者有很carry的同事,歸根究柢就是自己不願意改變,想要世界繞著他轉,但長遠下來,就是自己都沒有成長, 沒有去學習如何有效利用時間與增加效率 。 改天換一個工作環境就是被淘汰的可能性會增加。 解套方法:關於時間管理,增加效率的方法,其實很多坊間都有課程以及影片可以學習,僅在於你願意學習與否,去嘗試錯誤 。 有些人平常都不願聽別人說話,不願意同理他人,且認為因為自己身分地位,他人就需要聽他的,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也認為自己一定可以遇到知音與伯樂,殊不知,或許真的會有那個懂他的人,但還是少數啊!終究人生很多工作與生活都是要與人接觸,想要與他人在工作中有好的互動, 基本上還是需要多體驗與理解他人 ,或許念再多書再厲害,沒有去實踐也真的是空談。 解套方法:跟別人瘋狂聊天,聽別人的故事,聽聽別人的人生 ! 有的人這一輩子足不出戶或討厭旅行,表象看來是他對世界不感到好奇,事實上他可能發現一個人的旅行,有可能會因自已是路痴、懶得GOOGLE、懶得思考、懶得為自已規劃而發現行程好無趣,感到無法接受,所以就選擇常常在家成為宅男、宅女,事實上僅是想逃避學習與不想脫離舒適圈而已。 解套方法:找時間出門,做一些新的嘗試吧!找些美食、找些新點,看看評論吧! 有的人常常賴床,也常常鼓勵自己要早些起床,但長久下來還是被打敗了,畢竟床真的很溫暖!但偶爾早起的自己又會感到愉快,簡單來說,人需要面對自己的惰性,很難喔! 解套方法:人有時候可能需要正視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舒適圈慣性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