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紀小,但父母(照顧者)給我們機會感覺自己的感受該是隨著每一個家庭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所身教的一切似乎就成為了價值觀(所謂的 正確與對的)
但說實在我們都會對於某些被對待的方式有一些感覺(即使自己很小),都會知道他們愛的溫度與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說,從很小純真的我們,都會知道心裡的感覺,只是有沒有被聽見而已(我們可暫時說他為一種“真實的感受“)。
所以在諮商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開始去討論,用哲學討論的方式,釐清的方式,去一步步檢視這是不是自己要的。
簡單來說從心裡的感受(行動/情緒)推回信念、核心觀念,再真正認清核心觀念後再調整行動。(其實這歷程很慢,但會是自己的選擇與辨識)
也有一種做法是,你洞察夠快,就直接行動修正(做出改變後),去調整心態,但這拉扯會比較大。(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本性難移通常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個本性是什麼?是不是真正自己的本性,還是被教育過的本性?不是真的自己,可能是假的自己?)
一般人逃避自己的心很久,所以再次面對是不容易的,但唯有心能夠被諮商被療癒,真正的快樂才有可能,所謂開心開心~對吧
唯有不再逃避自己的諮商,才會是真正效益的可能。
但安慰式的諮商也是有的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