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諮商的歷程中,從個案的生命故事出發後,找回行動或情緒(困擾事件)背後的個人解釋(境遇之感)之後(信念/ 個人思想)
接下來開始梳理一個個核心的議題,能步步處理核心議題,則能治標,但也要看來談者的意願。
此個案的部分,主要基於他的懶散與注意力不集中,雖然朋友很多,但為自己而做的事情少,所以他並不快樂,以下為他略述。(已經經過同意分享)
----
我有點想做這件事情(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去提升自己)
我覺得這比以前的方式好。
諮商師:什麼是比以前的方式好?
以前的方式就跟著別人走啊,我突然覺得跟著自己的心走很好,我覺得我心裡更開心,以前的話很空虛(哈哈)。我想要為了我自己好好學習好好成長。
我突然發現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是可以快樂的。人是可以殞落(註定失敗或者怨天尤人),也是可以提升的,我以前就是不想努力,想透過滿足別人來得到利益。不努力當然是殞落啊(看別人臉色,不開心),而且還要依賴別人得到自己要的,不是殞落(失敗)是什麼。
或許很不習慣,但我想試試,就問心想幹麻,就跟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啊。
----
其實台灣教育長大的小孩,部分會看似有成就,內心卻很貧乏,所以有錢的窮人也真的不少,畢竟心靈的富足才是真實的。
我自己的體悟,不是人生順遂者,心裡就健康,反之人生不順遂者,未必心裡不強大,一切在於你從小心裡的力量與思考力有沒有逐漸被建立起來。
當然也有人是看中金錢或其他
都是個人選擇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