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活出誰的生命?8種風格

你活出誰的生命?

從小到大,習慣聽從父母的指示,覺得成為一個乖小孩是有價值的,所以我會認為活出爸爸媽媽心中的乖小孩是重要的~

或許活出爸爸媽媽心中的好小孩,曾經我覺得好重要,但其實沒有很開心~哈哈。如果可以再一次,我可能會多留些時間給我自己:閱讀、獨處或旅行吧。

或許曾經我活出爸媽期望我的樣子,如果還有時間我想為我自己而活。

About the human 


***

你活出誰的生命?

(若我是一隻鳥)我想要活出我那個會飛的自己,我用我自己的力量向上飛,我活出我自己的生命。

不管自己的處境如何,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主見與放棄自己的力量,用我的樣子,用我的姿態,用我的視角去展現屬於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提升,自己想飛多高飛多高,真的不用為誰而活,為自己而活。

About my heart


***

你活出誰的生命?

最初的自己都該在自己的心中,如果可以記得自己最初與最美的樣子,是多美好的,而就盡己所能地活出哪個自己,或許剛開始不那麼習慣,很像被關在一個地方太久,出去生活時候都需要適應一樣,但都還是自己真實的樣子,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

記得自己的樣子,活出自己的樣子,因為那會是最快樂的你。過程雖然不易,但絕對值得堅持。

The First of me



***

你活出誰的生命?

多半的我還是被自己慣性牽著走,就算偶爾覺得不妥,但多半還是跟慣性妥協,有時候我會知道某些習性不是我自己喜歡的,但我還是會去做。

我就在想,或許慣性就是我的生命吧。其實還蠻像行屍走肉的,就端看我要成為身體的奴隸還是心的奴隸了。我得要好好思考了。

In my body


***

你活出誰的生命?

哈哈,我還蠻沒想法的,就之前慣性是什麼,就是什麼啊,沒有特別想改變的。反正就跟著習慣走,就這樣。


就我的環境讓我成為廢物啊~

My habit


***

你活出誰的生命?

哪裡有好處我就去啊,我就活出那個好的生命啊,我行動做什麼,就表示我想活出那個生命啊。


其實我沒有特別想法,跟著我身體傳遞給我的慣性去生活。

non-conscious


你活出誰的生命?

我活出依賴别人餵養我的生命,感覺失智的廢物,反正誰給我食物我就吃,動也不想動


活出廢物也蠻好的,反正有人給我食物!

之前我想靠我自己的力量時,別人叫我不要動,他們會給我食物,就變成廢物了。


Unconscious

***

活出誰的生命?

控制的生命,我的重心就在控制别人,就很習慣重心向外控制


反正抓住誰就是誰,有安全感就好了,感覺就是一個使命要控制別人!

Conscious








此文章為本人撰寫,若需引用與轉載,請註明來源。

翻印必究,感謝您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哲學諮商實踐的挑戰----邏輯基礎療法(LBT)---6-1 第一步:你要成為怎樣的諮商師?(德行)

哲學諮商師本人認為是一件挑戰性很大的工作,但在哲學諮商商方法中:邏輯基礎療法,如果腳踏實地的咀嚼此方法並從生活中體悟與落實,對於成為一位哲學諮商師,本人認為是一個適切的方法。 原因:提供德行(根本性的反思)、具體的方法(諮商師要下功夫去熟練的5步驟)、最後所謂真誠的生活,即是生活習慣要能落實。 成為能熟練此方法的哲學諮商師,必須誠實地於此方法受用,缺一個環節不可。但我也認為是比一般諮商方法更為根本性的療癒方法,因為喚醒人的自主與反思,主要是具備邏輯的,非純感知而已。 剛剛看閱讀一段邏輯基礎療法談的成為一位此方法的哲學諮商師,談到柏拉圖的線喻, https://tlolaymen.pixnet.net/blog/post/31495684 A段:最高的真實、用 Nous 感知 B 段︰真實的陰影、用 Nous 感知 C 段︰可見的真實、用眼睛感知 D 段︰可見的陰影、用眼睛感知 諮商師確實需要從個案的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與行為事件(C與D)去找到關於人類理性能夠反省與反思到的真實。 如果在學習此方法的你,用心體會是一定要的喔~ 我總是會提醒自己與提醒學習此方法的學生,知道自己在幹嘛?以及為什麼要學習哲學諮商,與學習諮商你需要很深度的思考,因為會涉及到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諮商師與療癒者。 而不是會耍技的工匠諮商師! 因哲學諮商師解決的是人的根本問題,而非生活的單一問題。 邏輯基礎療法的進程: 1. 諮商關係:思考德行對諮商師個人意義(尊重 同理 與 真誠等...),甚至到生活中實踐。 2. 邏輯基礎療法步驟:五個。 願意學習的夥伴再跟我說喔~~我認為需要像是蹲馬步一樣,但一步步完成就沒問題嚕!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一) --- 團體模式(成癮者與成為一個人)

一、前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加拿大哲學諮商師Raabe,《哲學諮商---理論與實踐》,個案研究三:團體哲學諮商的部分。剛好近期的我對於團體實務 與成癮的議題略感興趣。就來稍稍做一些書摘與分享。 二、Raabe所使用的團體哲學諮商方法的緣起與說明: Raabe學習過兒童哲學(Philosophy for Children),他本次所帶領八次團體所使用的方法,則是因為參加過兒童哲學的探究團體(源於1980年,李普曼給兒童的哲學,紐澤溪發起者)。 何謂探究團體:鼓勵多種觀點,從不同觀點來看待問題。 參與者們(促進者和團體成員)可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彼此依賴他人想法、為自己觀點尋求理由、探索預設、獨立思考、發現、發明、解釋與批評的地方。 三、討論相關元素紀錄: 帶領團體對象:成癮者。 簡單定義:由於成癮者是被奴役的形式,處於受牽制、被主宰。因此針對成癮者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何謂  “成為一個人”(to be a human being)。 成癮特徵:容易被立即性滿足與自控力低。 四、團體成員: 每次約20-40人,年齡20-60都有。黑人、白人、亞洲人、原住民都有。 成員背景:上過大學,不會讀寫,剛放棄針頭或毒品,流浪街頭或住在庇護所,有些人住在家裡。 共同:都沒有工作。多數人已成為家人的重擔 過程:每個人的自我認同,常常轉變,從自己是受害者,到現在認為自己是犯罪者。 五、目前想法: 本人對於成癮議題一直都挺有興趣的,表示成癮者大部分狀態都已喪失自控力,或者被這些成癮的事物所主宰(酒、毒、我還思考到是 別人的給予所造成成癮的對“依賴”上癮。等等)。 對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無感,因為造成的是社會成本。但照常理來說,他們內心該是非常不開心的,因為無法控制自己,還要面對社會的眼光。 本人認為研究成癮,可以協助人去反思自身力量,或許從極端的案例中,幫助我們思考成癮所帶來的哲學意涵。即為何人選擇上癮?以及上癮與成為自己的差異與相似之處。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責怪他人

 一、前言 遇到不少來談者跟我分享他們的心情,常常在思考為什麼常常會有~ 「 別人應該 」、 「 為什麼他又? 」 、 「 他怎這樣 」 、 「 他怎這不受控? 」 、 「 他真是個大婊子? 」 、 「 他怎這樣得理不饒人, 我又沒欠他? 」 、 「 他為什麼要強迫我 」 、 「 我這樣對他,他怎這樣對我 」 、 「 這事情真難處理,他好煩 」 、 「 這人跟他講話怎這沒反應啊~ 」 、 「 這人教育小孩子的方式真不行 」 .....,抱怨人生真的有很多金句~你也有嗎?~~~~ 但沒關係,這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我們要不要繼續,或要調整?或繼續這樣也都是可以,畢竟人人很自由,我們可選擇~ 二、《這樣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像法》,第105頁談及~ 「 天災、人禍,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悲劇,不斷挑戰我們追求永恆幸福的能力,但它們卻無法阻止我們培養自尊、尊重他人及發自內心對世界的敬意,讓我們超越痛苦、屈辱與疏離 」。 我自己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每一個人的心境與遭遇不同,感受到悲慘與悲劇的事件都不盡相同,很多時候會是責怪他人或責怪世界。 其中在本書的 第三章建立自尊:對治責怪,和大家分享三個自尋煩惱行為之一~ 「 責怪他人---都是他的錯===>如果是別人把事情搞砸或做錯了,那麼他就是一無是處的敗類或廢物。 」 本人心得:有時候會容易覺得別人不應該、別人不對,期盼別人是怎樣的。 三、若有上述狀況,大家看看以下的哲學思考名言,哪一句你適用?不適用就丟了吧!試用的話,有緣就翻翻書上上網,看看這些哲思裡面要跟你分享的,而你帶著你的自覺,思考看看你自己的想法與行動可以做怎樣調整?(或有緣在這邊分享更深入的) 以下參考書籍,頁129-136 第一帖:人類的價值和尊嚴是與生俱來的,請保護他。 評價他人的行為,而不是評價他人。用你選擇的道德理論來肯定別人的價值很尊嚴(康德、沙特、洛克、聖多瑪斯、阿奎納、亞里斯多德、柏拉圖)。 第二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為了你自己的平靜和幸福,別再咒罵他人:你若希望別人尊重、尊敬你,就要用同等的方式對待他人。(霍布斯)。 第三帖:習慣是不斷重複養成的,當然也就可以改變 將別人的道德特質視為是可以加以改變的習慣,而不是天生無法改變的性質(亞里斯多德)。 你服用哪一帖? 稍晚和大家分享第二帖解藥的哲學思維,看看你適用嗎? https://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