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跟隨本心

人的內心都有一塊很純淨的地方,別於大腦意識的部分。 當我們愈去跟隨自己心裡面的聲音,去跟隨大腦意識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那為什麼我們需要去跟隨心裡的聲音呢?因為心裡面那一個答案會是最真實的,或許心裡面的聲音和外面(頭腦的聲音會有拉扯),但可以這樣說,心裡的聲音會相對有智慧一些,就很像是人在切換頻道一樣,你要選擇A頻道?還是B頻道? 當跟隨心裡的聲音愈來愈多,外面的世界也會跟著不一樣喔!畢竟相由心生,萬物唯心照。 最近本心體悟: 很多時候的不順心,可能僅是大腦意識的投射,實際上做好自己的本分就非常足夠了,其他就尊重吧~ https://pin.it/1HIViqn by the first

堆砌(虛名會垮但實力不會)

人生有很多基礎與基層的東西,很多的雋永與屹立不搖的,多半都是積累於底基非常的穩固。一層一層的堆疊上去,有時候我們總想著外在那個成就,例如:名望或空賣很多東西。(假學歷也可以說是一種)。 想說的就是腳踏實地啦,然後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 但當然也會有人苦讀非常久,或認真非常久,所呈顯出來的成品是乏人問津的。 但其實先不論結果是什麼,中間過程的踏實與成長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重點是那個一心一意,用心的態度~^^ https://pin.it/4yvZgVO by heart

自在的做自己

做自己該就是很自在、很輕鬆、很恣意的,從內而外將自己展現出來,你可以想像你自己是一個鑽石,別人看到你發光的樣子。內在是非常實在的,但也純粹。 比如說在不同的地點與場合的鑽石,或許情境不同,但鑽石都可以發揮它的功效。如果你就是你自己的話,到哪都一樣,當然也不容易被影響。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到哪裡都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反過來也是非常尊重環境的真實樣貌。 https://pin.it/5yl5cdl by the first

被過去綁住還是重新詮釋?

自己就是自己啊,就想像你身上有一個人要撲你網子,你都會想要掙脫的。如果當你夠瞭解自已時候,你就會知道誰在撲你網子,也會知道網子就不是你。 但當你沒有足夠的意識時候,別人可能套你很多個網子,你都不一定有足夠的意識,更不可能去掙脫了。 所以我們需要夠了解自己,怎樣的自己是感到自由與舒服的狀態,其實框架並沒有所謂的對錯,但就是中性的,它就是框架。 你可以選擇被框架架著,又或者掙脫,走自己的路。兩者任何一方都是可以的,只是當我們被框架給框住的時候,就很難活出自由的自己了。該如何能夠是自己的選擇,就會受限了。 ❤✊ 足夠了解自己,才有辦法選擇要或不要。 by heart https://pin.it/1Y16Nd9

受害者心態或從過程中學習?!

我們出生,我們可以為自己而活,也可不為自己而活👀👀👀, 我們可以為自己而戰,也可以隨波逐流。 但如果你足夠瞭解自己的時候,為什麼要選擇為別人而活呢? 但如果你還不夠了解自己,擁有很多傷心過往,又或者感到迷惘。 其實多半也僅是被這些事件影響而已,說穿了並不能真正令自己感到自由。 如果你想擁有自己,保有自己,跳脫受害者,或被控制的狀況,需要為自已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不仰賴別人的力量,才有可能真正的脫胎換骨。 一個就是無限往上,一個就是無限的輪迴與抱怨。 沒有人可以為你負責,但你自己可以☺☝。 about the first https://pin.it/1HBNF5M

總是被別人牽著走?

做每一件事情,如果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去進行,去規劃,跟隨自己的心去行動,順著自己的心意去過生活,是很有自己的節奏的。 有時候心想要做一件事情,就順心而為,看心會帶你到哪裡去,至少做完這件事情之後,在問自己感覺如何? 總得要去嘗試,至少是順心而行的。 順心真的很重要! https://pin.it/7npHSsm by the first

哲學諮商實踐的挑戰----邏輯基礎療法(LBT)----6-2第二步:確認自己或來談者情緒推理的目標與過程

第一步我認為是哲學諮商師對於此方法的目的與使用初衷,以德行為始與終的意義需要體悟。 第二步介紹:建構情緒推理的目標與過程 諮商師的角色:類似產婆,將來談者想說的話說出來,保持同理,真誠與尊重。 說明:這過程類似一個來談者的自我探索。 使用:開放式問題。舉例:你對於媽媽一從小到大一直罵你,你有什麼感受? X封閉性問題。舉例:你對於媽媽從小到大一直罵你,你是否感到生氣? 情緒推理: E(情緒)=O(事情)+R(結果) 若 O(事情),則R( 結果) O 所以 R 案例: 生氣=媽媽罵我+我認為我沒有價值。 若媽媽罵我,則我沒有價值。 媽媽罵我 所以 我沒有價值。 進一步我們還需要思考更高階的推論。 是否僅有媽媽?或者為何是媽媽?找到根本原因~ 為什麼是媽媽?想要媽媽的愛?但媽媽的愛是帶有條件的。 若符合媽媽的條件,則媽媽會愛我 我符合媽媽的期望 媽媽會愛我。----愛是有條件的?或 孩子如何能學習到其實媽媽的愛有條件,但真正的愛或許並沒有條件,尊重與愛自已是沒有條件的。 哲學諮商師需要引導來談者思考 媽媽的愛與真正的愛的差異

哲學諮商實踐的挑戰----邏輯基礎療法(LBT)---6-1 第一步:你要成為怎樣的諮商師?(德行)

哲學諮商師本人認為是一件挑戰性很大的工作,但在哲學諮商商方法中:邏輯基礎療法,如果腳踏實地的咀嚼此方法並從生活中體悟與落實,對於成為一位哲學諮商師,本人認為是一個適切的方法。 原因:提供德行(根本性的反思)、具體的方法(諮商師要下功夫去熟練的5步驟)、最後所謂真誠的生活,即是生活習慣要能落實。 成為能熟練此方法的哲學諮商師,必須誠實地於此方法受用,缺一個環節不可。但我也認為是比一般諮商方法更為根本性的療癒方法,因為喚醒人的自主與反思,主要是具備邏輯的,非純感知而已。 剛剛看閱讀一段邏輯基礎療法談的成為一位此方法的哲學諮商師,談到柏拉圖的線喻, https://tlolaymen.pixnet.net/blog/post/31495684 A段:最高的真實、用 Nous 感知 B 段︰真實的陰影、用 Nous 感知 C 段︰可見的真實、用眼睛感知 D 段︰可見的陰影、用眼睛感知 諮商師確實需要從個案的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與行為事件(C與D)去找到關於人類理性能夠反省與反思到的真實。 如果在學習此方法的你,用心體會是一定要的喔~ 我總是會提醒自己與提醒學習此方法的學生,知道自己在幹嘛?以及為什麼要學習哲學諮商,與學習諮商你需要很深度的思考,因為會涉及到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諮商師與療癒者。 而不是會耍技的工匠諮商師! 因哲學諮商師解決的是人的根本問題,而非生活的單一問題。 邏輯基礎療法的進程: 1. 諮商關係:思考德行對諮商師個人意義(尊重 同理 與 真誠等...),甚至到生活中實踐。 2. 邏輯基礎療法步驟:五個。 願意學習的夥伴再跟我說喔~~我認為需要像是蹲馬步一樣,但一步步完成就沒問題嚕!

做回真正的自已

看過一個圖嗎?走著走著身上屬於你被貼上的標籤,都一個個滑落了。 許多的應該與必須,做了並不會真的開心,那就放了他吧! 其實面對真正的自己還蠻需要勇氣的,因為需要和自己熟悉,了解自己的步調。 其實就是那個自己,你心裡知道的那個自己 跟那個自己在一起,跟那個自己問候,跟那個自己和好 by heart https://pin.it/64THrld

堅持正確

 一年365天/ 3千多萬秒,每分每秒的選擇都代表著你自己,很像是射飛標一樣,射中中間的核心即是高分,其實生命常常維持著一個良善與上進的狀態其實非常困難的,但堅持做其實效益是最大的,因為每一個選擇代表著自己。 因為外界會有干擾與影響,如何在外境有影響之下,你還能堅持自己與堅持正確,真的很像是在練肌肉一樣,該可以是一種習慣。 物換星移,我們如果要屹立不搖,卻是需要費心需要努力的,或許從小習慣開始吧,當愈來愈多良善的習慣,大習慣也不難了~ 我們管不到他人,但我們管得著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by the first https://pin.it/2NAmuBL

為自己負責

其實責任這件事情,可以說明的事情蠻多的,但我們必須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為何?以及如何去負責~? 比如說我有一百項責任要完成,我就該盡力將它完成,因為那是我的責任,那如果我沒有做好某幾項責任,則會沒有人完成,這沒有完成的部分就會有人要去承擔。 舉例:老師如果上課該是好好認真教學,但他沒有認真,則學生就要去承擔老師沒有認真的後果,沒有真正的學習到他該學習的,往他要的方向前進。 所以人生有好多面向,所以會有不同的責任,以此類推。 但如果你可以完成自己責任的話,事情就蠻圓滿的。但一般來說,大家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或不願意完成自己的責任與本份,這就會是很多漏洞的開始。 但不管如何,為自己負責是很重要的,讓自己圓滿是很重要的,不管別人但記得一定要守護好自己,不管別人怎樣不為自己負責,但千萬記得要守護好自己的責任,如此才能有機會去做更多, 人生有很多根本的事情,抓穩準沒錯~ https://pin.it/4C21sdF by heart

團結

當你是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你會有自已的力量,你可以散發自己的光芒。身邊的人當然也可以因為你的光而願意提升。 若有一天你身邊的人也開始願意為自己發光,也成為一個圓滿的人,這種力量是相乘的。我們因為自己而有力量,當身邊的人也願意開始用自己的力量發光時,這個影響力就會更大了。 團結並不是相互拉扯,團結是因為各自的努力,發自己的光,彼此相乘的結果。我們都該為為自己努力,發自己的光,或許有一天你也會遇到和你一樣都為自己發光的人, 一起努力為這世界創造美好,我們為自已而努力發光,逐漸的也為世界而發光,但那是自然而然的發生,不是刻意的發生。 從自己開始吧☺👀~

圓滿

比如說: 若我們有一個層面(靈性)是圓滿的,但是還蠻多層面不是的,如何讓圓滿這件事情從裡面到外面是擴及出去的。 照理來說每一個層面(靈魂與靈性)都該是提升與和諧的,但不管外境如何,從自己本身開始做起是可以的,就當你自己進步以及圓滿的時候,周圍的對立與衝突就會下降,所以重點是在於自己的提升與和諧。 圓滿一定是從自身開始做起,然後影響外圍。歸根究底,都不是外境問題,自己的生命一定是從自己的核心開始,當自己內心愈來愈圓滿,愈有力量時,也會影響外境愈來愈圓滿。 我們不需要分裂自己,而是回到中心的圓滿,從核心擴散出去的整合。 by the first

反求諸己

有時候我們人生發生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投射,當我們看不順一件事情時,是否自己的內心也有和你所厭惡的事情是一樣的狀況,多半反問自己是否有什麼事情在提醒自己,若是能夠面對自己內心的陰影處,就算是往前了一步。 畢竟有時候我們內心沒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會吸引這樣的事物到你的面前。當我們開始反省自己與修正自己,這個世界或許就會不一樣。 當我們內心愈來愈圓滿,或許這世界也可能會愈來愈圓滿。 最近常常會因為不公義的事情而反思,但也開始問我自己說,我是否也曾經何時消費過別人,欺騙過別人要行善,卻是飽己私囊。 https://pin.it/3IyetGL By the first

純粹的力量

一分耕耘是一分收穫的,照理來說人都該是能夠按照這樣步調去擁有自己的東西,不管是了解自己的興趣,是從自己摸索中得來,或者去賺取自己該有的薪水等等。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如果我們是保有這樣的習慣,照理來說也會獲得很平凡的快樂。 如果我遺忘這樣道理,而開始進入討要、依賴,又或者開始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時候。 本來屬於自己的一比一的平衡就開始失序了。常常透過去對自己付出來獲得自己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久了之後你也會很純粹的喜悅。 純粹其實就是毫無雜質的,由於每一個人的本質都是有力量的,所以照理來說都可以靠自己力量給予自已肯定的,僅是我們需要去看見自己真心要的去行動罷了。 一旦我們遺落了自己,成為他人的魁儡,或控制別人成為我們的魁儡,就會離純粹愈來愈遠, 其實根源就是做自己,發揮自己的力量去滿足自己,讓這件事情成為習慣。習慣純粹自然純粹。

成為堅定的自己

其實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真正自己的輪廓與樣子,那個自己是不會變的,無論身邊的人給你任何的意見,自己的心裡面都會有一個定見。 有可能是因為工作關係,你必須去執行另一個樣貌的事情,和你心中認定的有相違背,但你會很清楚你自己要的,以及公司要的。這就是個人與工作的差異。 我們都該要很清楚自己的樣子,以及自己要的,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去學習到自己心裡面要的東西,但也順應著公司的制度去完成公司要的。如果有一天公司願意讓你實現你心中認為正確與對的事情,那是很好的,萬一若沒有也不需要感到沮喪。畢竟就工作職責來說,你需要的是,對妳的上司去負責。 但心裡面的自己你都會很清楚你在事件當中你學習到,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支持什麼?不支持什麼? 我們總可以從生活事件中去學習到自己該學習的,並有所成長,然後在不同的位置上盡好自己的本份即可。但不管物換星移,環境如何改變,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樣子,自己的初心。 從環境中學習成長,保有自己,有機會就好好在自己個人成長之中好好的提升自己吧~讓自己你心靈愈來愈富有~^^ by the first

愛的方程式

愛有很多種樣貌,互動有很多種模式,但有時候愛會有很多副作用。到底我們該如何去愛呢? 愛其實是無法算計的,因為無法算計,所以其實是很純粹的,因為一但算計了,就距離愛的本質很遠!那我們就該思考,那該如何愛不會是算計的呢? 愛比較像是一個花自然綻放一樣,花香四溢到四處,如果愛是自發的,則會自然四溢到四處。如果愛並不是自發的與自然四溢的,那有可能僅是強摘送人的。每一個存有都有其展現愛的自然方式,而人的愛,如果也能自發去愛,則會是自然而無壓力的,就像花綻放出來,在她美麗的同時,他也讓人感到喜悅。 我們是否會有一個時刻,當我們去愛人的時候,因著我們自己的綻放,而感染他人。換句話說,人也能展現其本質,活出其本質後,將自己的愛散播出去。 當我們自身感到喜悅的時候,愛也就自然而然的。 文字by 本人, 圖by canva by the first

哲學諮商方法:邏輯基礎療法(LBT):三元素

第一次想了解哲學諮商的朋友,你們好, 先和大家介紹我學習哲學諮商方法後,最適合我使用的方法之一。以下為這方法的重要三個元素,大家可稍稍筆記一下。以後使用到會跟大家一一說明。 第一個:覺察思考模式 第二個:尋找與確認解藥 第三個:意志力 舉一個例子,來練習看看: 第一個元素:覺察思考模式: 當你沮喪於你愛的人,因為他或她因為愛上別人而選擇離開你。這時候你可能會有很多的情緒,但你內心所真正想的、思考的可能是: 「 你認為事情很可怕很糟糕,無法忍受這個狀況」 橘色 部分,則會是你開始覺察你的思考模式。 其實覺察有時候很直觀的,就是你為什麼對這件事情感到情緒的原因?第一個閃過的想法就是了。 第二個元素:尋找與確認解藥: 「 將我無法忍受這狀況 」, (服用的解藥):  我 不要 忍受這個狀況。 很類似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做不到,無法做到,其實是我們選擇不做。(不信任自己與不願意行動等等) --->我不能和我不要的差異?????大家先思考 其實人都是有選擇的,選擇不要忍受的原因?為什麼我不要忍受這個狀況呢?以下分析兩條解藥路徑:愛以及個人價值的思考。 1.  他怎可以不愛我呢?不允許?一哭二鬧三上吊狀態。 哲學家通常會提出說,「 愛」的本質是???愛是一種依附呢?永恆不變的寄放於他人身上?或他人一離開我們就要死不活?就永遠不信任愛?這往後哲學課程會談「愛」(解藥方向一) 2. 被拋棄就是否定我整個人。一旦不被人愛或接受就否定自己嗎? 哲學家也會思考說,何謂一個人的價值?我們也必須思考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每一個人的價值是建立在自己還是他人?(解藥方向二) 第三個元素: 意志力 1.  愛的本質?如果是自愛,我們要如何愛自已呢? 2.  個人價值的本質來源?如果被否定被拋棄,自己價值就沒有了嗎?人的價值來源?如何增加自己的價值? 意志力的意思即是用理智去堅持正確的事情,通常自己是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即使別人拋棄你,愛的人離開仍然不會受太大影響,因為你能尊重別人的生命與選擇。不將愛做一個榜定。 意志力於個人價值是,我們常常會將別人離開視為自已被否定,那這時剛好可以發現自己價值一直都在別人身上,開始練習拉回重心。 意志力就是類似練肌肉。

放過自己

從小到大我們發生了很多事情,不管是好的壞的,我們往往都會記在心裡面,但如果都記得不好的事情,你覺得你會快樂嗎?或許在那個當下發生令自己不開心的事,但其實都已經過去了,那都是那個時候彼此做出最好的選擇了。 無論是自己受傷了,還是傷害了別人~重要的是現在的自己如何看待。我們永遠無法控制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但我們永遠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現在的你已經變得更好了,就活在這一個當下吧~ 這世間的傷害何其多,把自己的傷療癒好,因為永遠都不是別人如何對待我們,而是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已與過好自己的生活。 放下是為了自已,並不是為了別人。無論如何那都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了,跟過去道別吧,為自己展翅高飛吧~ 我們永遠不知道誰何時想要傷害我們,但我們永遠要記得保護自己,守護自己的心免於傷害。 善待自己 https://pin.it/35Y1iiK by the first

相信自己

比如說我知道我自己長什麼樣子,我會在每一個時刻都活出自己的樣子,但前提一定是足夠了解自己,但假如你已經夠瞭解自已了,那就得要在生活中去展現自己,那就去“試” ,“試”了之後覺得不是自己要的結果,那就回過頭來修正自己,秉持著自己的樣貌去做~ 通常我們做自己的時候,是會去試,過程中雖然有可能是痛苦的,但堅持的過程中本來就是辛苦的,但你只要記得你的目標往那邊去就對了。 就是足夠了解自己,做自己心裡面要的那件事情,去嘗試,再回過頭來修正,或許過程中沒有拿到目標但至少盡力了,且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 相信自己並不是一個口號而已,當你相信自己的時候,你就將自己活出來,別人不接受你很可能是正常的,但你前進過程中,重點是你自己問心無愧,你知道你自己在幹麻,在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都是可能會經歷的,反正結果都是自己可以承擔,自己可以承擔的起就好。 相信自己,活出自己,堅定自己要的。三者合一。 https://pin.it/2A4Wo2D from the first

沉著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狀態都該是很穩的,就是當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本質時候,你對於展現自己與表現自己都該是很沈穩的。 別人問你任何事情你會依著你自已的真實樣子去回應,很像是打乒乓球一樣,就是揮球的時候有自己的姿態有自己的力道,是自己的樣子。 不容易因為外境而改變自己的樣子,而是因著情境去說出屬於自己該說的話,但不失去自己。 展現自己的多元樣貌,但都是自己,卻也不失和諧。 從三百六十五度角看到自己都會是自已~行走的自己,依然故我。 https://pin.it/5KbGtTv by the first

哲學反思~當你不受歡迎時!

剛剛翻了大學以來的古書~《哲學的慰藉》,講到人一般是在追求他人喜歡?還是事情的正確? 最近還蠻流行有個性與做自己的,但也發現人和人之間多了很多的直言與傷害。 在我人生學習的道路上,我也是從沒有自己的順服他人,想討人喜歡/ 走到很有自己的孤僻風/ 在走到堅持己見不討喜! 以前我是一個甜姐兒啊,大家還說怎可能!!! 無論是因為過度外求而沒有自己。 因為過度有主見,而變得剁剁逼人。 這兩者我近期在反思都可以約略調整 在各方面都保有自己是重要的,但在關係當中,彼此撕破臉,也未必是好事。所以智慧就在,保有自己的人際關係。 有機會想跟大家好好聊聊呢!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修正自己的行為^^

安住自己

人生中分分秒秒都在做決定,也就可以說出,你是否每分每秒都是自己要的樣子。 如果我們能 時時刻刻100%做自己的話 ,那其實很棒,你可以選擇,你可以承擔。但這一切還是看自己願不願這樣做,畢竟我們會有很多時刻是聽別人的,而不是聽自已的。 如果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聽從自己的心意去選擇,承擔,其實這樣還蠻完美的。至少你會知道這選擇是不是你要的~ 選擇是很重要的,為自己選擇吧,看看自己選擇後的風景~ 為自己選擇,為自己承擔!為自己而活,都是自己的呼吸了,幹嘛不活出自己的路?~ https://pin.it/39mPVDW by the first

哲學諮商實務思考~何謂愛?

在諮商自己或他人時,為何在哲學諮商中談 愛呢? 我真覺得自已挖坑給自己跳~ 認真思考過往幾個個案,根本的核心:確實是愛!!!!(是否廢話) 講過往很久個案(略修) 有人總會想說,保有自己是否就不愛家人,愛家人是否就無法愛自己? 有人對家人不斷憤怒,覺得誰誰誰不愛他,希望家人可以用他喜歡的方式對待他,但他總是等不到。 有人為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瘋狂追求外在成就與比較,卻還是停不下來。我記得我說過,一個照理踏實努力的人該是快樂的,但有的個案不是,因為他不是為自己而拚,他是拼別人對他的認同。 回歸源頭,家人的愛與自己的愛如何平衡?如何讓家人用我愛的方式愛我?我如何在追求成就同時我又可以快樂(自愛)? 然而到底什麼是愛呢? 其實不知道大家想聽哪面向的?關係中的愛?哲學家都怎樣聊愛? 我需要來大傷腦筋一翻了!!! 但我本人對於愛的議題確實有很深刻的體悟,畢竟一般人對愛都有某種憧憬,也被愛而傷,所以如何愛得平衡愛得純粹,我認為確實很值得實務課程探究~ 這是一輩子的課程啊~ 話說我今天例行運動的時候發現,我集中注意於自己的時間超短,真的有點不愛自己,重心都往外跑了~XD 想起人人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 PS~若看到文章的你,對愛的議題有什麼想法也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喔! https://pin.it/6zThCSM

雲淡風輕

很多糾結在一起的事,像毛線球般,其實重要嗎? 很多人事物,看起來令人很難受,事實上是自己覺得難受,如果那些令自己難受的事情,都僅是自己的以為的話,其實都可以嘗試放下的~ 有時候我們需要去分辨, 哪些事情是因為自已的在意而存在?那些是別人的故意刁難?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努力做得更好的 如果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努力得到的,就努力吧。 至於有些事情再努力也控制不了,就放了吧! 人生道路上我們需要去分辨是我們緊抓什麼不放,還是那些事情是真的難為我們。如果是自己的執著那就放了吧,至於別人的執著那也就尊重吧,畢竟為自已而活是多麼的重要與難得的。 你說是吧~??? 看淡一切並非刻意為之,而是真心地放下,體悟過而放下,將心鬆開,當你一放手,那些煩惱也隨風而逝,而當你提升的時候,別人也抓不到你了,萬事莫過於回歸自己的本心,萬物唯心造啊~ https://pin.it/EqLyTf2 by the first

專注

專注是全神貫注的意思,專注在這一個當下,投入在眼前的事情,專注是非得要完成眼前的事情不可,隔絕外界的一切訊息,而因為自己的堅持,所贏得心裡的喜悅是最大的。 常常讓自己處於專注之中,累積屬於自己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若一個人一天之中有很多個專注的時刻(moment)則此人的心靈成長會是快速的, 一般人多半很難進入專注的時刻,但若試試看去練習專注,然後逐漸加長這個時間,讓自己和自己相處,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再更往深入一點去探究,就像開一扇扇門一樣,一道道解題般。 至少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都不要去違背自己的心意,當你很專注的時候,你就是和你的心同在的,這個時候靈感也就會很多喔~ 專注是和自己同在很重要的入門磚喔,常常練習讓自己專注,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喔?~ https://pin.it/7ydzQxP by the first

展翅高飛

一般來說,每一個人都是可以展翅高飛的,飛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很自由的。但我們往往做不到這件事情,有很多原因導致我們做不到去發揮我們原本的潛能。 因為唯有清楚知道是自己要的,透過持續不斷的累積 ,身體強壯也是重要的~有時候有些人其實也很知道自己要的,但就是沒行動。 展翅高飛照理來說是沒問題的,需要足夠了解自己與足夠的毅力,這時候的自己是有力量的,也會是最快樂的。 所以當你知道自己要的,就是要持續的積累,堅持,有時候知道自己要的以及堅持都不容易,但這是讓人真正喜悅開心的唯一途徑 因為做自己且活出自己是最有力量且最令人開心的事。 勇敢追夢吧~ by the first https://pin.it/3OOwhkA

哲學反思~何謂自由?與意志力關係

之前有談過意志力對自由的重要性。 何謂意志力? 堅持做對的事情,即時做對的事情很累 堅持不做錯誤的事,即時做 錯誤的事情很有快感但反作用力很大 。(罵人很爽,但就交惡了。) 就像我今天週六假日,我有規劃一整串我預計待辦事項。(正確對的事情) 但其實不做就開心擺爛的過一天~^^ 但之前有談到就像是環境制約的生物機器沒有什麼兩樣, 若我們有意識,該是可以刻意地中止身體機械的動作 ,正是我們與單純機器不同之處。 機器就只是會依照內部電路和內建程式運作而已。(參考:這樣想就對了,頁185) 有意識地中止機械性的動作,這種重要性是不該被低估的,是他讓你成為一個自由的個體。 哈哈,所以我跟我自己說,完成我今天的計畫吧~~別放棄喔!!!!! 因為我想成為自由的個體!! 迷錯(跟圖片一樣),我就是要與書本奮戰,與我的意志力相處到永遠 https://pin.it/1PBR62P

突破重圍

我們人生有時候像是一場硬仗,需要不斷地去戰鬥,但如果你知道你的目標,也知道你要的結果,這一個過程就必須要去經歷,因為沒有戰敗的藉口。 雖然過程會很艱辛,也不能鬆懈,也偶爾會受點傷,但都不要放棄自己。因為有時候我們不面對,就會被擊垮,所以我們只能保護好自己,也在當別人攻擊你的時候,你必須要自保,因為在這前進的路上,就是讓自己前進。 當你知道你為什麼而戰,為什麼而堅持,就沒有害怕的理由。 因為有時候是這樣的,當你選擇不選擇的時候,就是等待被選擇,就像有的人小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爸媽叫你唸什麼,你就念什麼科系,是一樣的。因為很多人會用他們要的方式幫你選擇。 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本來就是要去努力與付出的,並且堅持,為了自己要的堅持。 當你想被別人同化而不要為自己努力而堅持的時候,我們就沒有理由說為什麼別人要替我做選擇喔!為自己而戰,為自己而努力與堅持喔 https://pin.it/2u37bqu by the first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責怪他人

 一、前言 遇到不少來談者跟我分享他們的心情,常常在思考為什麼常常會有~ 「 別人應該 」、 「 為什麼他又? 」 、 「 他怎這樣 」 、 「 他怎這不受控? 」 、 「 他真是個大婊子? 」 、 「 他怎這樣得理不饒人, 我又沒欠他? 」 、 「 他為什麼要強迫我 」 、 「 我這樣對他,他怎這樣對我 」 、 「 這事情真難處理,他好煩 」 、 「 這人跟他講話怎這沒反應啊~ 」 、 「 這人教育小孩子的方式真不行 」 .....,抱怨人生真的有很多金句~你也有嗎?~~~~ 但沒關係,這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我們要不要繼續,或要調整?或繼續這樣也都是可以,畢竟人人很自由,我們可選擇~ 二、《這樣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像法》,第105頁談及~ 「 天災、人禍,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悲劇,不斷挑戰我們追求永恆幸福的能力,但它們卻無法阻止我們培養自尊、尊重他人及發自內心對世界的敬意,讓我們超越痛苦、屈辱與疏離 」。 我自己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每一個人的心境與遭遇不同,感受到悲慘與悲劇的事件都不盡相同,很多時候會是責怪他人或責怪世界。 其中在本書的 第三章建立自尊:對治責怪,和大家分享三個自尋煩惱行為之一~ 「 責怪他人---都是他的錯===>如果是別人把事情搞砸或做錯了,那麼他就是一無是處的敗類或廢物。 」 本人心得:有時候會容易覺得別人不應該、別人不對,期盼別人是怎樣的。 三、若有上述狀況,大家看看以下的哲學思考名言,哪一句你適用?不適用就丟了吧!試用的話,有緣就翻翻書上上網,看看這些哲思裡面要跟你分享的,而你帶著你的自覺,思考看看你自己的想法與行動可以做怎樣調整?(或有緣在這邊分享更深入的) 以下參考書籍,頁129-136 第一帖:人類的價值和尊嚴是與生俱來的,請保護他。 評價他人的行為,而不是評價他人。用你選擇的道德理論來肯定別人的價值很尊嚴(康德、沙特、洛克、聖多瑪斯、阿奎納、亞里斯多德、柏拉圖)。 第二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為了你自己的平靜和幸福,別再咒罵他人:你若希望別人尊重、尊敬你,就要用同等的方式對待他人。(霍布斯)。 第三帖:習慣是不斷重複養成的,當然也就可以改變 將別人的道德特質視為是可以加以改變的習慣,而不是天生無法改變的性質(亞里斯多德)。 你服用哪一帖? 稍晚和大家分享第二帖解藥的哲學思維,看看你適用嗎? https://pin.

活出自己

如果自己是一個純然的狀態,會知道自己在幹嘛,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什麼事情是不重要的。 只是我們通常已經很久沒有真正去意識到自己純然的樣子(很單純與純粹) 一般人很難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又或者你一旦找到自己時,多半也不一定被他人接受,所以在堅持的路上會是孤單的,而且決心也要很足夠。 但很幸運的是,其實人是不假外求的,當真正做自己的時候該是很有力量的,所以其實別人接受或不接受你也真的沒有那重要。 走到這一個境地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若你也願意找到自己,活出自己就千萬不要放棄喔~ 因為那樣的你是充滿愛的,而且樂於分享的! https://pin.it/6a3R2q7 by the first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如何面對「我做不到」呢?

提問一:發生什麼事情呢?  因為發現自己無法專注在自己身上,差不多五分鐘後,就滿腦子被工作事情佔滿,想要專注於自己身上。 提問二:有什麼情緒嗎? 沮喪,因為覺得自己都做不太到,嘗試幾次都失敗。 提問三:面對這樣的事情,感到沮喪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和自已相處真的很不習慣,很難專注於自己身上,但又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但又做不太到。 提問四:所以你認為根本原因是你認為你做不到嗎? 有做,但都不如預期。 提問五:那就繼續試試看啊,畢竟成功都要花一些時間努力的。要嗎? 努力好累喔,不想這樣累。 提問六:你是認為努力不該是累的嗎? 是啊。 哲學家桑塔斯,分享關於意志力的觀點,參考《這樣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頁185 1.   忍住不做某事,即是很想很想做某事。 2.  繼續做某事,即使不想做某事的傾向強烈。 綜合以上, 即使,繼續努力做某事雖然很累,但若繼續做某事,則是意志力展現。 桑塔斯說, 實踐的自由是克服機械式的活動,並自覺的選擇其他活動能力。 本人體悟: 我們心裡面有一個光,但前進路上,確實比自己想像中的要花更多的力氣,而真正的對手,就是自己! https://pin.it/2DfOpfL

充滿愛的自己

如果想像自己是一個圓球,這一顆圓球是什麼顏色的?是一個什麼狀態的自己?是沒有力量的?是怒氣沖天的?還是富有滿滿的活力?是七彩的? 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可以充滿愛的,都可以是一個七彩的圓球,就像你自給自足一樣的發光,只是我們要如何能夠是自給自足呢? 就是要花一些時間給自己,透過自己給自己肯定與力量,做每一件事情你都能肯定自己,身心靈各層面你都能夠獨立。 這很理論,哈哈。 這是個好的目標,因當我們願意進步、願意從生活事件中學習,就是不斷在提升自己,而且提升自己時,自己也會快樂。 其實當心裡有一個目標就往那裡去吧,成為發光且彩色的自己。 from https://pin.it/4IFHT9m by the heart

嘗試做自已

比如說自己會有一個樣子,就在這個樣子裡面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但去落實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其實可以有七彩的選擇(也就是多重的嘗試)。 比如說: 我如果很上進時,我有學習東西,我心裡會很開心。但我常常懶散,心裡會不開心。所以我常常會告訴自己,要多努力,讓自己開心。那也在嘗試過程當中去了解自己哪裡需要修正。 但總是要試著去做,做了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經過每一次的嘗試中去修正。 但就也別跳出自已的樣子,去追逐別人要的,盡量拉回自己的中心為自己而做,一定要在自己的樣子下去嘗試去努力喔~ 但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但這件事情,若你不夠了解自己,就會需要一段時間去尋找,至少需要拉回自己這件事情。 但如果你已經夠了解自己,就不要遺落自己喔。 記得自己是誰? by the first https://pin.it/34xbASf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四) --- 團體模式(成癮者與成為一個人)

第五次團體書摘,頁328-9 Raabe哲學諮商師,用了一個問題開場 “當我們似乎可以爭論我們想說的,但我們不會改變世界時,討論哲學有任何意義嗎?“ (部分摘錄) A 說:我們正在做的是檢視我們自己,質疑我們的觀念,以及改變我們自己。 B說:地方選舉這星期就要舉行了,人民應該要去投給他們認為會創造最好社會的政府,就像我們荒島的案例一樣。(要請哪種人來島上?)我認為是一種從理論到實務的絕佳邀請。 後續還有討論:訴諸傳統與模糊表達的謬誤(略) 本人感想: 陪伴成癮者一起做哲學思考,就像一般我們在生活中與職場中,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觀點,但最後依照團體規範決議,但過程中當每一個人暢所欲言的時候,其實也在鼓勵成癮者,找出自己的想法(隱藏的),有機會透過這對話中獲得檢驗。 因為一般成癮者就是對某件事情上癮與依賴,能夠有自己獨立思考機會,與了解自己的機會該是偏少的~ 或許這就是哲學諮商陪伴思考議題時,一種價值。

修煉

通常人生活在世界之中,要馬你適應環境,或者改變環境,但還有一個狀態是,你知道你自己的樣子,保有自己,且在這環境中成長! 一般人會選擇抱怨環境,但自己就沒有任何提升,但其實我們去到一個地方,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如何在遇到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考驗都能夠學習成長。要馬就影響別人,要馬就被影響,但如果我們隨時進步隨時提升的話。當然是要出淤泥而不染呀,持續的保有自己的樣子。 有時候我們僅是在學習,是否更了解自己夠保守自己,因為外境都是在考驗你的決心。 https://pin.it/1CakpLA from the human

做永恆的自己

比如說小時候你內心有一個目標,但走著走著,你發現離你的目標愈來愈遠,通常我們原本都以為不會愈來愈遠,該是愈來愈好才對~ 比如說:原本以為唸上好的大學,好的工作,就一切幸福這樣! 其實我們有時候要去勇敢承認,這社會有時候教導的,並不是心裡面真正要的。成績很好、聽媽媽的話、很多朋友與名利雙收等等。 會不會有個可能其實你自己就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且如何達到~僅是我們因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遺忘自已內心要的以及實踐的方式。 我們嘗試永遠不違背自己的心意,去試試看一些事情,而持續這一個自己看看。 試試吧 https://pin.it/4FnsfcA by the heart

完整的我

如果人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會有一個狀態就是自己,並與他人沒有關係,而這一個自己很純粹,很真實。大家都在找這樣一個自己吧。 通常我們會有時候非常的安靜,進入自已很專注的狀態,但頭腦或意識,或他人會有很多聲音影響你的注意力,但其實你已經專注在你自己身上了。 讓那一個專注的自己豐富起來,那會給自己很大的力量的, 有時候思緒很混亂,被他人影響的時候,可能就在離自己遠一點點,讓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時間多一些,然後從中去了解自己的喜好,以這為核心出發的自己,該是完整的我的方向。 莫忘初衷,莫忘自己。 有意識地去意識到自己與不是自己的狀態,通常是自己的時候,心裡都還蠻愉悅的,不是自己的後呢,心裡會空空的。 by the first https://pin.it/lWDKKAf

走出敘事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生命故事都可以有一個版本,但這一個版本是你的故事嗎? 有可能我們走了一圈,從行為在反推回來問自己,可能心裡會覺得這不是我要的人生。 首先,我們第一點需要去承認自己心裡的答案,我對我生命的劇本是我心裡面要的嗎?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勇敢地看出自已的故事到底在說什麼?但懂了我們才能說是不是我要的。 很有可能,你活出的是別人要的,而心裡要的是另一段故事。 必須正視自己要的,然後去做,去寫自己的故事,在從中去修正,但每一次選擇過去的劇本就會黏得很緊,只好堅定自己的決心去寫自己的故事。 至少寫出的每一個故事,都不再拋棄自己當導演的主導權。 https://pin.it/2cHAFV1 form the first

立下誓言

你曾經跟誰許下承諾?無論是跟誰?但你跟你自己許下承諾嗎? 其實每一個人或許都曾經跟自己許下承諾吧,只是自己忘記了。可能是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或對自己說過一些允諾的話,只是我們可能都沒有達到,或者因為某些原因而遺忘了對自己的承諾。 我是跟我自己說過,我不違背我自己的心意,我想依著我的心意生活,而這份心意我引領我走向我所要的境地。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該有一個小小的地方是自己跟自己允諾的,只是一不小心就放手了,其實只要重新找回來,問自己的心要什麼,心都會給你一個答案,心不會欺騙你,當你踏實的走每一步,心其實都會跟你說是否正確,或許這就是一個小小的校準點吧~ 或許我們依循自己的心意往前走時,就會滿滿走出自己的路的。 心裡有一個方向,你看見了嗎? from https://pin.it/5t1lxnC from the start

捍衛自己~

其實不管在任何事情發生之前,我們都該先為自己的人生列張清單 只是我們偶爾會不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而隨波逐流 但其實心裡面都該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往往我們較常做的事情是,讓自己不列待辦事項,不列出自己要幹嘛,而聽從別人的控制。 說穿了,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話,別人當然會打擾啊,因為你也是準備好被打擾的。 所以我們需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幹麻,要達到的目標,練習去貫徹這樣的自己,就是不斷回到自己身上,或許有機會就問問自己 一天要怎樣過?怎樣計畫? 工作一天要做些什麼?如何完成? 人生要怎樣走完?要堅持什麼? 沒有人會為你背書的,除非你自己願意為自己努力~ from https://pin.it/5Quzujc by the heart

如何 自在的做自己呢?

做自己好比伸懶腰一樣,該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展現自己的時沒有畏懼與恐懼,一般人在談“做自己”時,卡在根本不知道何謂真正的自己? 但如果你知道真正的自己後,在做出行動時,會有滿滿踏實感在心裡累積,別於一般外在行動(為家人做、為老闆做等等....)。 我們會需要找到讓自己心裡踏實與快樂事然後去累積它,並從這些時刻中去延伸,去探索你自己是誰? (好比:我看蠻喜歡看一些文獻,然後去整理與分析他,然後得到我自己的見解與建議等等....,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那個我不是仰賴資訊與資料,是我掌握資料後得出觀點或能說出此資訊所帶出的事實。) 心裡透過行動去累積經驗後,內心感受會更加實在的,依循這樣的感覺,繼續去找自己。 一般人我們往往會卡在的是“不敢行動”。或許真的開始一點一滴地去行動。 因為疫情最近才開始煮飯的我,盡量不選擇泡麵、水餃與包子這類的,盡量讓自已去煮菜,也就是不隨便的處理自己要吃的東西~我的心跟我說,我自己好好煮飯,我會比較開心。 確實,雖然煮飯很多事情要清洗,但我確實因為煮飯後心裡開心蠻多的,好神奇。而且昨天煮了鹹蛋絲瓜,第二次嘗試後變得超~好~吃。 最近找到自己: 1.  享受自己煮飯的自己。 2. 享受資料分析彙整的自己,並綜合出自己的觀點。 3. 開始一日工作計畫的自己。(嘗試中,專注於自己工作的小目標去達成) 別無二法,只好從自己心裡踏實,行動後喜悅的事情中在漸漸去了解自己,在這些喜歡的事情中再去累積與突破。 找到自己真的很重要,然後要在生活中去展現自己,別忘了你做自己的快樂以及做自己的體會,然後專注在會讓自己喜悅的事情上,繼續下去。 圖轉自:https://pin.it/4EGDWp8 by the first

在真的 假的自己之間選?

前言:  在真的假的自己之間選真的~這是什麼題目?但我想寫看看!! ~~~ 其實我們有時候知道自己內心的聲音在說什麼的,只是習慣的模式與慣性是朝向另外一方的。 比如說: 放假時,手機來訊息的時候,該回還是不回?其實真正的自己是說,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別回了吧。但慣性的自己又會怕客戶生氣,又回了。 或許,可試試看不回應,該回時間再和諧地回應看看如何~? 有時候內心真正自己的聲音才是該真正關心的,因為順應著他,他該會讓你感到快樂才對。 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找出真正自己,真正內心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探究、去嘗試與去了解。感覺關於自己事情,該都是比別人的事情來得重要太多了(該被飄走,也該是不在自己生命核心的)。 多關注在自己身上,去了解自己的喜好,透過這些喜好去累積屬於自己的能力,這些內心世界該關注的一切,就是該好好發揮的地方。 其實重心就是僅有一個,沒有別的了 。 by the first 團轉自:https://pin.it/2dHUMcy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三) --- 團體模式(成癮者與成為一個人)

一、書摘重點: 1.  哲學諮商師Raabe做了什麼?  2.  參與者的反饋。 二、八次團體哲學諮商書摘: 第三次團體: 1.  1)  分團體討論 不適當謬誤 與 可疑權威。     2)  請大家想像自己處在荒島上,要與大家 組成一個社區。 2.  1)  團體皆全神貫注。     2)  參與者們對自動說要當領導人的人,都有些不服氣,而選擇退出社區。各自分享退出理由。 第四次團體: 1.  1) 分享骨牌謬誤、 訴諸武力或權威案例, 並詢問團員有什麼 想法?        2) 回到若在荒島討論,大家開始思考要邀請誰到這島上呢?(誰對我們社群有價值的好人?)     3) Raabe 將討論集中於我們要什麼樣的人?為一個好人的意義是什麼? 2.  1)  有個訴諸威脅案例:“你最好參加某個團體聚會,不然我們會將你踢出康復之家” 諮商師進一步邀請參與可思考,是否有更好方式來勸某人待在康復之家? 成員回應:“這是規定,當他們收容你的時候,你同意要照規矩生活。”----(典型成癮行為,所謂「外界」力量來決定我要做什麼!)。 成員回應:“你在這團體,可學到如何停止當個失敗者,笨蛋與酒鬼。”     2-3) 醫生、技工、女人,不要律師與不要有犯罪紀錄,等等的討論。 有人回應這種數千年以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不可能有什麼答案的。討論無法改變世界,有什麼意義呢? Raabe 回應, 澄清議題與問題本身,對我來說即是有意義的。 在所做的選擇,選擇賴以為生的決定中,找出某些意義。 本人體悟: 1. 諮商師分享討論謬誤,討論組成荒島時如何分配角色,要邀請什麼人到荒島。 確實促進夥伴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2. 本人也在思考,成癮者,或外控者,確實是有一個論述是,是外界問題,是外界在限制我。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二) --- 團體模式(成癮者與成為一個人)

一、書摘重點: 1.  哲學諮商師Raabe做了什麼?  2.  參與者的反饋。 二、八次團體哲學諮商書摘: 第一次團體: 1.  1) Raabe嘗試使用,“親愛的參與者,我和你們一樣”。 2) 圍成一圈,討論我們應該討論什麼,用投票表決得到 “我們是否為父母的產物”。 3) 平等評價所有意見後,不再使用舉手,嘗試要團員彼此多些反應。 2.  1) 團體給他很長的沈默。 2) 有位團員很生氣,想要用天生與教養的觀點來總結,並不想進一步討論。 3) 許多人對於結束感到放鬆。有人說這一些都是玩弄觀念。有人說為什麼我們不能保有自己的想法,然後就保持。 第二次團體 1.  1) Raabe嘗試使用,"理所當然問題"之定義與例子,參與者回覆 “好孩子會被看到,而不會被聽到” 。團體分成幾個小團體,以便提出每一個謬誤,並發現回應他們的方法。 2) 同上。 3) 延續上週的題目,成癮者要對自己的成癮行為負責。 2.  1)  參與者針對好孩子不會被聽到,他說他不知道這是一個謬誤,這謬誤已經影響他好一陣子了。團員分享到:“在小時候被虐待,還一直保持沈默,因為他要遵從別人所說的好孩子定義。 2) 成員們自己想到“要不就加入康復計劃,要不就無法從藥物酒精中復原”的謬誤,因為大家都同意有人是靠自己力量復原的,從沒有加入康復計劃。 3) 成員認同,一個人不需要為成癮行為負責,但需要為自己在成癮期間的行為負責。 Raabe其他分享回應 1 1. 聯想到一本書《後現代的狀態》,作者李歐納(Lyotard)說:  "即使一個人在出生前,假如只藉著他被給予的名字,小孩已經由周圍人決定他在所述說故事中的指標位置,和這有關的他必然規劃自己的路線"。剛好團體成員正在學習的是 “用別人所述說的關於我們的故事,可以用謬誤篩選出來”。 本人體悟: 從剛討論至今,夥伴提出三個議題: “我們是否為父母的產物”。 “好孩子會被看到,而不會被聽到” “成癮者需要為自已行為負責” 讓我思考的是,在這群夥伴,透過他們參與哲學討論所提出的議題,與成癮之間的關係。 目前想到的是,或許環境會造就一個人的行為,但何時開始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莫過於就是成人之後。當然小時候做一些錯誤選擇,可能會需要有大人負責。 凡事都有人承擔。 但反過來思考,我如何回應自己的成癮,我想成為怎樣一個人,都是開

哲學諮商實務筆記(一) --- 團體模式(成癮者與成為一個人)

一、前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加拿大哲學諮商師Raabe,《哲學諮商---理論與實踐》,個案研究三:團體哲學諮商的部分。剛好近期的我對於團體實務 與成癮的議題略感興趣。就來稍稍做一些書摘與分享。 二、Raabe所使用的團體哲學諮商方法的緣起與說明: Raabe學習過兒童哲學(Philosophy for Children),他本次所帶領八次團體所使用的方法,則是因為參加過兒童哲學的探究團體(源於1980年,李普曼給兒童的哲學,紐澤溪發起者)。 何謂探究團體:鼓勵多種觀點,從不同觀點來看待問題。 參與者們(促進者和團體成員)可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彼此依賴他人想法、為自己觀點尋求理由、探索預設、獨立思考、發現、發明、解釋與批評的地方。 三、討論相關元素紀錄: 帶領團體對象:成癮者。 簡單定義:由於成癮者是被奴役的形式,處於受牽制、被主宰。因此針對成癮者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何謂  “成為一個人”(to be a human being)。 成癮特徵:容易被立即性滿足與自控力低。 四、團體成員: 每次約20-40人,年齡20-60都有。黑人、白人、亞洲人、原住民都有。 成員背景:上過大學,不會讀寫,剛放棄針頭或毒品,流浪街頭或住在庇護所,有些人住在家裡。 共同:都沒有工作。多數人已成為家人的重擔 過程:每個人的自我認同,常常轉變,從自己是受害者,到現在認為自己是犯罪者。 五、目前想法: 本人對於成癮議題一直都挺有興趣的,表示成癮者大部分狀態都已喪失自控力,或者被這些成癮的事物所主宰(酒、毒、我還思考到是 別人的給予所造成成癮的對“依賴”上癮。等等)。 對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無感,因為造成的是社會成本。但照常理來說,他們內心該是非常不開心的,因為無法控制自己,還要面對社會的眼光。 本人認為研究成癮,可以協助人去反思自身力量,或許從極端的案例中,幫助我們思考成癮所帶來的哲學意涵。即為何人選擇上癮?以及上癮與成為自己的差異與相似之處。

正視自己

照理來說人該是都非常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喜歡什麼?然後可以專注地投入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從中感到成就與喜悅 。 而這件事情該是成為一個人生命中的「核心」。這也是建構一個人很基本的元素。 當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喜好、沒有自己想投入的事情去產生經驗與感受,就很難與真正的自己做一個連結。 因為探究自己喜歡什麼,找到一個自己的目標,然後去嘗試、去累積、然後成果來佐證自己與自己的心意是否相符。 這件事情還蠻重要的,或許大家可以考慮往這方向前進。 By  The  First

時時刻刻中展現自己

時時刻刻中展現自己 做自己就是自然而然展現自己,當然是時時刻刻地啊~ 簡單來說就是習慣的做自已,任何的行為模式都是在展現自己,但人要如何能夠做到這一步呢? 就是要刻意練習了(哈哈),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用100分的心意去完成他,讓自己習慣去提升,習慣去為自已而盡力,就是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夠展現自己是很重要的。 時時刻刻我們很容易都會回到過去習慣模式,所以就是要去不斷的嘗試和練習成功。 如果可以時時刻刻都去做自己,那就真的太棒了。 圖轉自:https://pin.it/5M5YCp5

哲學諮商理論筆記 --- 向哲學學什麼?

自己念哲學諮商已經約莫十多年了,有兩位哲學諮商師是我蠻推薦的。 一個是Cohen,使用哲學諮商方法為“邏輯基礎療法”。 一個是溫帶維,香港哲學輔導老師,使用方法為“ABC方法”。 A. Cohen重視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而這些理性的信念,可使用智慧德性來取代。 B. 溫帶維老師認為,我們需要找出我們困住難題的背後原因,與隱藏元素,即所謂的根本原因以及認為理所當然的信念。 C. 溫帶維老師認為,許多信念中的觀念需要被釐清,信念也要被釐清,邏輯推論是否正確。 D.哲學諮商很強調來談者能夠對於事件的真相有一個探究的精神,發揮你自身願意探究的精神,而並非仰賴專業解決問題而已,畢竟人如果能除了被解除心理困境之外,還能夠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思考,以及思考的觀念錯誤在哪?或許不僅是被治療,而是自己能夠通透。 我認為能清晰地表達哲學諮商的方法,且能分享給來談者去實踐是很重要的。 而且,除了漫談哲學以外,這兩位哲學家的方法是有跡可循的,有一個架構去談哲學如何幫助自己,一個能夠追求真理的途徑。我覺得挺棒的。 若大家有機會可去翻翻書,最近我看到溫老師還有在香港做哲學諮商,默默心中覺得蠻開心的。 我還以為他沒有在做哲學諮商XD,推薦給大家 溫帶維老師哲學輔導 有機會我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兩位哲學諮商師的實務方法~

擁抱自己

當你足夠了解自己的時候,你看著自己,你會知道自己的樣子,你會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你會知道做什麼樣的行為是你要的,什麼樣不是你要的?什麼樣的行為就是你會做的,什麼樣的行為不像是你會做的,但這一切的基礎在於你足夠地瞭解你自己。 但在自己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之前,我們有時候需要去辨別,這個是情緒中的我(不是真正的我),這是真正開心的我,當我們有足夠的探索與探究之後,我們會專注的看著自己,然後我們會問自己說,這樣的我自己,在什麼樣的情境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其實擁抱自己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因為表示你從來沒有違背自己,衷於自己,如果有真正的自己,那就活出他吧! 其實從小到大,習慣陪伴著我們長大,但習慣並不代表著我們,習慣僅代表熟悉這樣做了,但如果你有足夠意識到這樣的習性不是你要的,那就勇敢放下做出改變吧。 真正的自己和習慣中的自己或許不同,但是總是可以透過一次次的選擇去替代掉那個你放下的習慣,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習慣是自動化的,要改變就需要離開熟悉的慣性,但我們總需要去嘗試才有辦法改變。 一次次的改變,滴水穿石。 圖轉自:https://pin.it/74XSoLs

返璞歸真

今天想寫這題目,因為我認為,人都會有那一個最真最純粹的自己。哈~^^ 總會有件事情,你就是做,沒有任何目的,然後做著做著你就感覺到很開心(不過說實在我真的想不起來那一個時刻,感覺有點sad) 單純覺得做一件事情有趣,就做~單純覺得一個朋友好聊天,就暢心的聊,帶著最純粹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純粹以眼前的事情為目的去將它完成,就這樣~ 這種純粹的心意,實屬難得。 所以當我們做一件事情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心意,而是為了外界的目的時,就離純粹愈來愈遠了,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做一件事情的初衷,那會是很美好的。 嘗試去找回做每一件事情的初心,秉持這樣的初心做事情試試看。 about the first 生命目標的初心,尋求平靜。 工作的初心,找一個可以尋求平靜的工作。 或許從小到大我都在尋求愛,找著找著迷失了,原來愛的起點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