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的愛情關卡---案例分享

另外一位來談者的分享

(略改/ 已經同意分享)


最近覺得愛情開始沒有生氣的,沒有活力,二個人都在彼此消耗,我也沒有在進步,也無法感染對方,因為對方也沒有辦法心理自立,所以心理層面常常需要安撫他,我感覺到很疲倦。


某層面我認為這樣愛情是彼此消耗的,而不是彼此成長。


近期體悟,最近很想要提升,但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就無法了,而對方要的就是過去的依賴,但我不要了。所以彼此會有距離。當我在進步的時候,對方選擇停留,我們就會愈來愈遠。


之前我可能想要白馬王子與公主的生活,但我最近想要先追求自己先。


當對方不是我原本認定那個人時,我們也僅能愈走愈遠,和對方分開。



---

以下換個角度想:關於愛情的思維可能


會相遇即是有緣,用完整愛的方式愛對方,其實愛情中,對方並不是來滿足你的,他也不是來符合你的某種條件,因為他就是他。


做好自己,為自己努力,用你的方式支持對方,就是最大的愛了,而並非企圖改變對方。他並不是你的魁儡或者玩偶。


我盡力讓我自己完整,保護好自己,或許對方沒辦法和我一起成長,但尊重對方,他有他的人生~


如果你選擇愛對方,就是愛他,尊重他的生命,他就是會有1-100種或者各式各樣的選擇人生,但我們必須完整自己,如果對方就是要那樣,如果你真正愛他,為何不成全他,不要去勉強對方為自己改變。


若對愛情要求過多,要對方除了給你物質,還要給你心靈,都希望對方是某一個樣子,怎不是去要求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能夠給予對方什麼?讓對方有機會也更好,反而是不斷地要求對方要去滿足自己的所有條件?


如果在心理層面自己都未自立,物質又要依賴別人,我們該反問自己,為什麼要有愛情,或許該問自己在愛中完整了沒?能分享什麼給別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獨立的大人?如何為自己負責?幾件小事分享

是否有的時候,會害怕失去一個摯友、摯愛與家人?你害怕失去他們的原因是因為你愛他們?還是因為你害怕自己一個人生活?源於你自己的依賴感? 人為何會想要依賴? 每一個人害怕一件事情真正背後的原因都不同,是吧! 解套方法?一個大人過一輩子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什麼積蓄?如何一個人也可以過好一輩子! 有些人害怕溝通,害怕面對關係,有時候是源於不想面對那些負面感受、被拒絕、可能會不被認同,因為自己想要被認同,進而逃避接觸他人,如此就可以不用面對負面的感受。選擇逃避自己可能不被認同,保護自己想要被認同的心意。逃避他人來否定自己,事實上不會增加自我認同,是吧! 但真正人要獲得認同的方向是自己還是他人呢? 解套方法?一個人到底要如何獲得自信與自我認同呢? 有些人害怕面對繁瑣的工作,因為害怕無法處理,因為整天都會期盼有一個工作量很少的工作,又或者有很carry的同事,歸根究柢就是自己不願意改變,想要世界繞著他轉,但長遠下來,就是自己都沒有成長, 沒有去學習如何有效利用時間與增加效率 。 改天換一個工作環境就是被淘汰的可能性會增加。 解套方法:關於時間管理,增加效率的方法,其實很多坊間都有課程以及影片可以學習,僅在於你願意學習與否,去嘗試錯誤 。 有些人平常都不願聽別人說話,不願意同理他人,且認為因為自己身分地位,他人就需要聽他的,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也認為自己一定可以遇到知音與伯樂,殊不知,或許真的會有那個懂他的人,但還是少數啊!終究人生很多工作與生活都是要與人接觸,想要與他人在工作中有好的互動, 基本上還是需要多體驗與理解他人 ,或許念再多書再厲害,沒有去實踐也真的是空談。 解套方法:跟別人瘋狂聊天,聽別人的故事,聽聽別人的人生 ! 有的人這一輩子足不出戶或討厭旅行,表象看來是他對世界不感到好奇,事實上他可能發現一個人的旅行,有可能會因自已是路痴、懶得GOOGLE、懶得思考、懶得為自已規劃而發現行程好無趣,感到無法接受,所以就選擇常常在家成為宅男、宅女,事實上僅是想逃避學習與不想脫離舒適圈而已。 解套方法:找時間出門,做一些新的嘗試吧!找些美食、找些新點,看看評論吧! 有的人常常賴床,也常常鼓勵自己要早些起床,但長久下來還是被打敗了,畢竟床真的很溫暖!但偶爾早起的自己又會感到愉快,簡單來說,人需要面對自己的惰性,很難喔! 解套方法:人有時候可能需要正視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舒適圈慣性中的自己...

變色龍與本質的自己

近期因為在思考做 做自己與何謂真實的自己。 人在做自己的同時,總會有很多人與自己意見不合,總希望他人不要勉強自己。 人在做自己的同時,總會發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為何,而感到失落, 人在做自己的同時,總會發現,遇到許多不熟悉或困難的事情,問別人相對容易, 人在做自己的同時,總會發現,自己和別人有時候不一樣,而感到被排擠與孤單的時候,就想成為他人期望樣子,而掩蓋自己,漸漸也就這樣習慣了。 而我,近期已經接受自己那種奇怪與有點自閉的性格,或許不那樣討喜,卻確實比較接近那小時候低調與善於獨處的自己,總能和自己玩得很開心:自己騎腳踏車繞好幾圈家裡,自己躲在房間跳好幾小時的童謠歌,自己可以一個人走路回家,自己可以一個人去隔壁醫院跟護士阿姨攀談。 小時候的我,很獨立,也可以很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但長大之後,我也漸漸羨慕那些因為外在與成績而被人喜歡的人,想透過一些方式被別人喜歡,想要成為某種標準下的棒小孩。其實這並沒有不好,因為都是一種選擇和體驗。 回過頭來,我真心問我自己,我是真心的想與這群朋友交流嗎?還是我對他們別有目的? 我是真心愛唸書嗎?還是我是為了被老師認可而念書?我是真心關心他人的幸福嗎?還是我是希望成為他人心中的好人或某種社經地位的人而努力做出某種樣子? 最終,我迷失了自己,為什麼呢?我做任何事情都有另外的目的,想成為別人心中的好模樣,想成為某種厲害人物,想成為一種有能力的人。當然我也失去真心愛人的能力,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失去真心看見一個人該如何成為自己與獲得幸福的真正路徑。 我認為我選擇了這樣的體驗,而得到一些收穫,無論好壞,從此中反省,確實可以獲得美名,獲得很多喜歡我假象的朋友,獲得很多看似有效的諮商現場,但卻失去真正療癒的本質。 我無法欺騙我自己,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我,喜歡探究與摸索我的生活,享受其中,並不是為了別人的期望,不是為了師長的期待,不是為了某個第一名,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也要和別人一樣有厲害作品,不是想要成為一位厲害與高效的諮商師,而是我真正知道做自己真實意義,與快樂的真實意義。因為空有的詞與實質的體悟是差得相當相當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