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情緒是可以被控制的嗎?

我認為是的。 情緒一產生多半無法立刻被遏止。 情緒是可被控制的,為什麼呢?當選擇以運動、思考、轉念等方式是能減緩情緒造成的負面影響。 另個問題,「情緒成為我可控制的」該是一個追求的目標嗎? 撇開情緒是正向情緒的部分,正向情緒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每天細屬生命中的恩典以及開心過每一天都會讓自己有美好的情緒產生。 本文主要談的情緒是否可以被控制,為 負向情緒~ 好比: 被同事激怒,回想同事的錯誤以及未來該怎怎面對他後,又產生更多情緒等等。 或, 面對想做的事會開始自我懷疑與產生沮喪後,而放棄行動。 前者被激怒後~開始 想著對方的錯,嘗試舉證,將對方貼上壞人標籤,討厭對方,增加未來的相處困難。 後者,若自我懷疑時感到沮喪開始想著過去自己多不好,與未來自己可能努力了,他人會不會拒絕我或否定我等等,想了一圈後就決定放棄。 此兩例, 前者情緒產生的原因:認為 對方是錯的,拒絕和不好的人再繼續共事,透過一些方式來證明他是錯的(情緒是其中的方式)。 目的是要對方承認他的錯誤,但事實上情緒會讓人和人之間可能是一方被勒索,或撕破臉,是真正讓彼此反省自己或承認錯誤?!或許對方會反省自己好了,但用情緒來處理是善的?該怎樣讓自己學習什麼,然後做更有建設性事? 後者情緒產生原因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以及再怎樣做都不會變好。因過去沒有成功,現在就沒有成功,未來也不會成功,且無論多少努力,都是會被否定,因為我不夠好。 本來是希望能成為更好自己,但卻想著過去的缺失,便很容易就會否定自己,而放棄行動了,整個行動就會是零。 事實上, 前者,每個人都可選擇他要做善或作惡,他可能不是故意的,確實造成我的影響,我應該要學習的是拉好自己的界線,當對方要以什麼方式做時,我的界線在哪?我或許就是個不會去為別人的選擇負責的人,但若發生,我該思考我的選擇與界線,踩穩就好。 但若對方是故意的作惡,就更不能讓他影響我,未來就與此人公事公辦就好。或許也認清一個人,並認清自己真正要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當我做我自己,對方也不會輕易傷害到自己。 。再多的情緒僅是讓自己花更多精力去釋放情緒,對方也不太可能因我們而改變,因他從來不認為他是錯的,以及別人要成為怎樣的人是我的責任嗎?那又何必浪費力氣。

人自我的遺落

人自我的遺落 近期剛好開始練習整理自己的思緒,心裡在想著一個「議題」,人該要如何在這一個世代中找回自己?也或者該如何在這一個世代中去保護自己的心,守護著自己的心?讓自己能有更堅定的心去面對這世界的變化,而能堅持做自己,展現自己。 人是被時間牽著走,人也被時代的教育與文化牽著走?當我們選擇被時代的洪流帶著走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在心中默認自己願意承接這樣的後果。或許文化教育告訴我們成績非常重要,拚了命也要追求高分,因為高分而喜悅,因為高分而高傲,也看著別人因為低分而沮喪,因為低分而自卑,因為低分而在面對找工作時後而感覺自己是做不到的。 其實不知道別人是如何,但我以前是追求高分者,追求社會認同者,有段時間也因為追不到這社會期待的金字塔頂端,而我開始覺得我不夠好。 有長時間的生命裡面,我追逐著同儕的認同、師長的認同、同事的認同、所有人的認同,其實在這段時間的滋養中,我是過得很好,因為我是可以獲得這些的認同的。 直到某些片刻,我突然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沒有辦法好好閱讀文章,我不知道如何向別人表現我自己,面對自己的不足,我突然慌了手腳,其實甚至是不想承認。我其實不想承認約莫幾年時間,確切時間我不想細數 ( 應該有七八年吧 ) ,我不願意面對自己是不了解自己的,我已經習慣外求別人的眼光,為別人而活,我根本不習慣問自己「對一件事情的觀點」,甚至「我不認為自己的觀點可能會是有價值的」,所以我逃避我自己非常久,而當某些片刻,當我可以感受自己的靈感,可以知道自己是有想法的時候,當一聽到別人的不認同 ( 或幻想別人是不認同我的腦補 ) ,或者面對自己無法好好梳理自己的思緒,我又會停下來懷疑自己,然後我就停下來不去了解自己,甚至不做我自己,與逃避跟自己好好的相處。更不用說,我可以為了我的理想去努力,因為我不確定我是否活得快樂?我又怎樣跟別人說我是學諮商的。 因為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曾經以為的幸福方程式並沒有令我感到快樂,而我也在這泥沼中很久,爬不出來。 我還記得我人生有幾個快樂的時光,自己認真寫了一篇作文,得到第三名;自己認真參加歌唱比賽,得到第一名;自己努力編舞,在舞蹈中享受樂趣;自己一個人出國搭飛機,享受一個人的旅程,其實數得出來真心感到快樂的時光。從來就不是有多少人說我好棒,從來就不是完成多少人的期望,也從來不是讓某個人